第四章

      獲得藥物的知識

 

104.    對真的醫學藝術實行者第二個要務就是確認對於疾病所用的藥物是對的,確認藥物能產生疾病的能力,以便在諸多會產生假象疾病的藥物中選出合適的藥物,能夠產生與要治療的疾病極為相似的病徵。

105.    每一個藥物所能產生疾病的能力必須要被清楚的知道,也就是說,要去觀察每個藥物在健康人體身上所能產生的疾病病徵及身體狀況的改變,如此才可以在眾多藥物中找到及篩選出對疾病最有效的順勢藥物來。

106.    假如為了要做如此的藥物觀察,必須將藥物給病人(即便只有開一種簡單的藥物),也幾乎看不到藥物的單一作用,因為所預期的藥物作用與疾病的病徵混合在一起,無法分辨出何為藥物的作用。

107.    因此要知道藥物在人體上的作用並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就是將單一藥物用適當的量,實驗性的用在健康人身上,藉此來學習每個藥物在人體上所帶來的改變及症狀,也就是說,每個藥物所能引起的疾病症狀。就如之前所提的(24-27),所有藥物治病的能力是在於它改變人體狀況的能力,這是從觀察人體改變的狀況而得知的。

108.    我是第一個提倡順勢療法的人,藉由真理、毅力、及人道慈愛,對於人類疾病的治療惟有經由順勢藥物方可達成。

109.    在醫學文獻中,當健康人吃入大量藥物而中毒的事件(可能是為了自殺或是他殺,或是其他的情況下)。我可以看到這些藥物的結果與我在自己身上及健康人身上用同樣藥品所觀察到的是一樣的。這些讀物報告的作者紀錄這些事情純粹為了寫下這些藥物的缺點以示警告,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歌誦自己,因為當他們使用這些所謂危險的藥物時,也可以看到復原的情形出現;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有人因為治療而死亡的話,他們就會宣稱此藥物的毒性來使自己脫罪。

從未有人懷疑:

1.      當他們紀錄下藥物的有害性及毒性做為自己脫罪的證據時,這些症狀同時也包含藥物能力可以用來治療自然界中存在類似疾病的確實佐證。

2.      所引起的疾病其實是順勢治療能力的表示。

3.      為一可能來觀察藥物能力的方法就是觀察藥物用在健康人身體上所帶來的狀態改變。

藥物用來治療的單純、獨特的能力並無法經由a.好看的外觀b.藥物的味道或口感c.藥物的化學成分d.用在疾病上一個或是數個藥物的處方來發現。沒有人會想到藥物疾病的歷史有一天會變成藥物學的基礎,且從開始到現在,包含著錯誤的推測與建構,就好比不存在一般。

110.    我對藥物單純作用的觀察與一些舊的(中毒)報告是相互同意的,甚至是相同的這種報告(中毒)但是由不同作者所寫的,可以很輕易的讓我們相信藥物的作用在健康人體身上對於疾病的改變能力是根據一種永恆的自然法則,因著這樣的法則,每種藥都可以引起某種可信的病徵;每種藥因著其不同特性會引起不同的病徵

111.    在古老的紀錄中,當因為服藥過量而引起危及生命的事,人們可以意識到在這種最終結局是悲劇收場的與最原先所預期是完全相反的。這些與初始作用力(63)相反的症狀是個體生命力的反作用力,因此,他們是後續作用力(62-67)。用中等的劑量使用在健康人身上做為證明,這些後續作用力幾乎很少或是沒有被發現到;用微量的劑量,就完全感受不到後續作用力。在順勢療法的主張裡,個體所需要產生的量足以用來對抗微量劑量所產生的反作用力,就可以讓個體的狀況再一次回到健康時的狀態。

112.    迷幻藥物是唯一的一種例外。在開始時的反應,藥物會麻痺部份知覺,也會麻痺不滿、怒氣。然後,當用中等的劑量時,就會在後續反應中很明顯的看到情緒高漲(或是較易動怒)

113.    除了這些迷幻藥物以外,如果用中等劑量的藥物在健康人體身上的證明時,我們只可以看到藥物的初始反應,也就是說,藥物所改變人身體狀況的情形,不論時間的長短,在人身體上所產生的疾病狀態。

114.    attendant reciprocal paroxysms有些藥物不僅只會引起一些症狀而已,在某些情況下,他們會引起一些與原本所出現相反的症狀,因此不被視為真正的後續作用或是生命力單純的反作用力,他們形成與初始作用的交互發作狀態,因此稱為交互作用。

115.    在證明當中發現,有些症狀較頻繁的出現,而有些則較少;也就是說,這些症狀在較多健康人身上出現,而有些只出現在少數人身上。

116.    屬於後者的可以被稱為習性,這些情況就是說當有一個健康個體,容易出現某些疾病狀態,雖然這些疾病狀態對於其他大多數人不會造成任何的影響或改變。然而沒有出現疾病狀態的這些人只是表象,因為要讓人的身體狀態改變或是出現疾病病徵需要以下兩件事:

    1. 侵犯物質的內在能力
    2. 靈力般的物力讓個體會被侵犯物質所攪擾

因此在所謂習性的人身上出現的明顯疾病並不能完全歸屬於個體上的差異而已,在同時還必須將其他於人體身上會造成疾病效果的能力加上去。但是在人體身上有很少的是會讓人變成生病的狀態,這種在人身上會致病的能力可以成為順勢療法的一種幫助,當治療病人的疾病時,病人的病徵與他們自己可以引起的病徵是相似的,雖然這些似乎只可以在所謂習性的人身上發現而已。

117.    每種藥物在人體上都有自己獨特的能力,與其他的藥物是不會完全一樣的。

118.    就如同每一棵植物在外型上、生命及成長都是不同的,就連在口感與香味上也與其他品種的植物有差異;礦物與鹽在外型上、以及內在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也有差異,所以就各種物質的致病力及醫治力也有很大的不同及差異。每種物質會在健康的個體內有其不同但卻是明確的(避免困惑)功效。

119.    因此作用在生死、健康或疾病的各種藥物必須有精確的、不辭勞苦的去分別出來。因為這樣的原因,每種藥物必須經由小心的實驗來測試他們在健康人身上的能力及真正的作用,如此我們才可以真正的來認識這些藥物,並避免將他們用錯於疾病上,因為惟有適當的選擇藥物才可以迅速及永久的將身體及靈魂的最大祝福重建起來。

進行驗證時的準則

120.    在醫學的驗證裡,如果要看對健康人體的藥物作用,必須要考量以下的事:

    1. 即便是小劑量,最強的物質通常會引起狀態改變的情形,即便是在強健的人身上。ˋ
    2. 在這些試驗裡,作用能力較緩和的物質必須要用較強的劑量來測試。
    3. 要看到作用能力最弱的藥物,這些藥物只能測試於身體健康的個體,並且他們的身體狀況需要是嬌貴的、易受刺激的、以及敏感的。

121.    進行驗證的物質必須是要人們完全熟知的,他們的單純性及活性必須要被詳細的確認,這是因為整個醫學藝術的確實性及所有人類未來世代的福祉都仰賴在這些試驗上。

122.    每種藥物都應該用一種很簡單、不虛假的方式來預備。

    1. 用當地植物所做成的藥物應該拿新鮮搾出來的汁液與一些酒精混合,以避免壞掉。
    2. 非當地植物做成的藥物應該做成粉末狀,或是由新鮮植物榨取而與酒精混合保存,當使用時,他們應該與部分的水混合。
    3. 鹽與膠應於使用前立刻融在水中。
    4. 假如植物需要在乾燥的方式下,或是,就藥物本性而言,它的粉末藥效很弱,另一種方式就是灌入法,將熱水灌入輾碎的藥草裡。用這種方式預備的藥物必須要在尚溫的時候立刻喝掉,這是因為所有搾出來植物汁液及灌注法的汁液,因為沒有加酒精,會很快的發酵及壞掉,就會失去其藥效。

123.    一個人如果要觀察藥物的作用能力,那個藥物必須要單獨使用,不能加任何其他的物質,在同一天或隔天也不能服用其他的藥。

124.    在測試中,飲食需要適度的調整:

    1. 必須要簡單、營養夠、盡可能少調味料。
    2. 綠色蔬菜及根莖類、所有的沙拉及草本湯都應避免,因為不論如何料理,都會含有對藥物作用力有干擾的物質。
    3. 飲用平常在喝的飲料,並盡可能避免含有刺激性的飲料。

125.    被選中的測試者必須是眾所承認信實的及誠實的,在測試時,測試者必須:

    1. 在精神及體力上努力發揮;
    2. 防止其他多餘或是惱人的情緒;
    3. 沒有其他緊急的事會影響所做的觀察,也就是在完全沒有影響的情況下聚精會神研究;
    4. 身體狀況健康;
    5. 具有必要的理性能將一個人的感覺清楚的描述出來。

126.    同時在男性及女性身上做試驗是必須的,因為如此可以將因性別關係而造成狀態改變的情形減低。

127.    最近及最新的經驗都告訴我們,用藥品原料來做測試並無法將它們原本所蘊藏的能力完全顯明出來,像在帶有能力型式(經由研碎和混合)的藥物上做測試一般。藉由此一簡單過程,隱藏在藥物原始材料中的能力就可以被發展到一種令人驚奇的地步。因此,即便就藥力而言某些物質是很弱的,測試者最好仍就是每天空腹服用此藥物46小球,用一些水沾濕或是將藥物溶解在水中,持續如此做幾天。

128.    只有在如此劑量下所產生的微弱反應,測試者才可以逐漸增加劑量,讓反應變的明顯以及強些,直到狀態改變可以被看見。只有很少的人會立刻被藥物強烈的影響到;事實上,在這方面有很大的變異。通常,一個看起來很弱的人很難被很強的藥劑所影響,但是同樣的人卻會被幾種較弱的藥物而影響著。另一方面,也有非常健全的人對一個看起來溫和的藥物會產生非常明顯的疾病徵兆,但是對於較強的藥物卻較沒有反應等。既然這些是未知的,因此首先要從小劑量開始做測試,當時機適合及必須時,再每天增加一些到高的劑量。

129.    假如一開始,就選用一個較強的適當藥物,測試者就可以紀錄所經驗的病徵出現順序,以及出現的時間。這對一個藥物的特性及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個藥品的初始反應及後續反應,會逐一的出現。對測試者而言,即便是普通劑量應該就已經足夠假如測試者是個感官敏感,且很注意自己狀況的人。藥物作用的效果必須藉由數個測試(且是用單一劑量)的比較才能得知的。

130.    假如為了要能對藥物有所反應或感受,在測試中,必須要在同一人身上持續幾天提高藥物的劑量,可以確定的是,他會經歷這個藥物所帶來的幾種疾病反應,但是並非是按著其順序出現的。同時,所增加的藥物劑量通常會將前一個劑量所引起的病徵挪開,或是為了要讓一個相反的病徵出現而犧牲了另一個病徵。這些徵兆必須要被註明為不清楚的,直到藉由單純的測試可以證實這些徵兆是個體的反應或是對藥物才出現的反應。

131.    然而,當一個人只想觀察症狀時(特別是一個很弱的藥物時),而不用去注意病徵出現的順序及藥物的作用時間時,則可以每天使用較高劑量、連續用幾天的方法,如此即便是很溫和的或是未知的藥物也會有作用出現,特別是測試於較敏感的人身上。

132.    當對藥物所產生的疾病了解後,這樣的知識就可以使用,也變為對症狀精確判斷的必要條件;當將一個人放在另一種狀況裡來觀察是否症狀會加重、減輕、或是消失,亦或是症狀會重新出現當這個人又回到原來的狀態下。

    1. 症狀是否加重、減輕或消失?

-伸展生病的部位

-在房間裡或是在新鮮空氣裡走動

-站著、坐著、或躺著

    1. 症狀有自己改變嗎?

-因著飲食改變

-因著所喝的東西改變

-或是在其他情況下改變

-因著說話、咳嗽、打噴嚏、或是因著其他身體功能而改變

    1. 在一天中的什麼時間,症狀特別沒有出現?同樣的,當症狀明顯時,它的特性及特別處是什麼?

133.    因著藥物所帶來的外在功效會引起個體狀況的特別改變,每種藥物都不同,但是,一種藥物所會出現的症狀不會在一個人身上完全出現,或是不會在同一時間或同一測試中出現。當一個人在三種試驗中使用同種藥物,有些症狀會出現在第一個試驗,而有些會出現在第二或第三個試驗,但是其他人或許會經歴不同的症狀;然而,同樣的,在第四、第八、第十個人身上出現的一些症狀或許已經在第二、第六、第九個人身上出現過等。還有,症狀也不會每次在同一時間出現。

134.    藥物要能將複雜的疾病完全的驅除必須要經由許多不同的人,包括男性和女性來做仔細的觀察。一個人只可以確認有詳實的證明一種藥物可以引起的疾病,而另外的測試者幾乎也只是能測試到別人已經觀察到的相同症狀,對於新的症狀很少能觀察的到。

135.    當一個藥物在健康人身上測試時,並無法展現出所有症狀改變的功能,只有在不同的身體結構下才可能展現出所有的症狀。也因此要在一個人身上引起所有的症狀的能力在於藥物本身永恆的、不改變自然法則的作用,及便在健康人身上較少出現的症狀,當在疾病狀態或相同狀態下的個體就會出現。順勢療法選擇那些藥物及便在微小劑量下仍會靜態引起與自然疾病相仿的假勢病徵,這種假勢疾病會很快的及永久的(順勢的)將病人原本的疾病驅離以及治癒。

136.    就這種測試而言,在某一程度上,用較適當的劑量可以看到更清楚的初始反應,也是那些最值得需要知道的部分,沒有所謂後續作用或是反作用的部分。這是一個致力於協調觀察的人必須要選擇一個感覺清楚細膩、喜愛真理的人,在各方面都是合宜的,也是對自己非常清楚的人。

相反的,使用過高的劑量不僅會產生數個後續反應及症狀,而且初始作用是混雜在一起始之無法真正觀察,更不用提用過高劑量對測試者的危險。這對於將所有的人類視為弟兄的人是無法當成無關緊要的。

137.    在藥物作用的時間,因藥物對測試者狀態所引起的疼痛、致病及改變提供了一個測試所需要的狀況。這些都被視為是這個藥物的特別症狀,也被如此紀錄著(在測試日誌中),即便測試者在之前就已經經歴相似的病徵也是同樣的情形。對於測試中某種症狀的再次出現代表著這個人因著其特別的身體構造特別容易引起某種疾病。在我們的情形裡,已經用藥物做過這樣的試驗。症狀的出現(當吃下去的有效藥物掌控了測試者的整個身體狀況)並非是自己出現的,而是從藥物而來的。

138.    假如醫師是在別人身上做測試而非在自己身上時,要遵守以下幾點:

    1. 測試者必須分別在及時寫下他的每一個感覺、病痛、發生、以及狀態的改變。
    2. 測試者必須要紀錄從服用藥物到每一個症狀出現時的時間。
    3. 測試者必須要知道每一個症狀的時間長短,加如它持須出現很久。

在測試者在場時,醫師必須要在立刻完成測試後或是每天來看過這些紀錄,假如測試會持續個數天之久。醫師如此做可以在測試者對每件事的記憶仍舊清晰時詢問測試者有關每一種情況的本相。醫師應該在事件的旁邊寫下任何更細節的狀況,如果有必要,也可經由測試者的見證來修改紀錄。

139.    假如測試者不會寫字, 醫師要每天詢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以及是如何發生的,最重要的是,這必須是測試者完全自願說的,所寫下的東西不應該是猜測的或是測試者自己的臆測。每一件事都應該像我在之前提的案例小心進行,以期找出疾病的原貌。

140.    就簡單藥物對於個體狀態改變的測試,以及對於他們在健康人身上所引起的假性疾病及症狀,最好的測試仍舊是在那些健康的、沒有偏見的、意識好及感覺靈敏的人,就是醫師自己做測試者,他會非常清楚確認他所感受到的。

141.    用疾病(病人身上)來觀察藥物的單純作用是很困難的,要分辨用來治病單一藥物所產生的症狀及原始疾病所產生的症狀(在疾病上幾乎是不可分辨的,特別是在慢性病上)是更高層次判斷藝術的目標,也應該留給從事觀察的專業人士來做。

真實藥物學的匯集

142.    只有藉由測試單一藥物在許多健康人體身上,並仔細的、詳實的紀錄所有因藥物而產生的疾病病徵(假象病徵),我們才可以有一個真實的藥物學。一個可靠的藥物學是紀錄每種藥物作用的真實、單純、及無誤的方式,它是自然作用的法規:

    1. 它紀錄了每一種經過測試的藥物,經由觀察者發現一套特別的症狀改變及病徵的呈現。
    2. 它呈現因著順勢療法而在一天內引起與幾種自然疾病相似的疾病症狀,這些疾病徵兆包含了假象病勢,也對相似的自然疾病提供了唯一真正的順勢療法,讓人可以達到絕對及永遠的康復。

143.    讓所有的想像、單純的宣稱、或甚至是製造出來的完全不會納入此一藥物學裡面,讓所有在藥物學裡的東西都只是自然最單純的語言,並且是經過小心及詳實查詢過的。

144.    當然,必須要有足夠量的藥物,他們在人體狀態上改變的能力是經由這樣的方式來認知的,才可以讓我們在需要時找到合適的順勢藥物,一種適合產生假象(治病)病勢的能力,對於所有在自然界中數不盡的疾病以及世界上每一種纏累人的病症。同時,目前只剩下很少數的疾病還沒有找到較合適的順勢藥物,對於那些已經被證實作用的,他們是一種能溫和的、緩慢的、以及永遠的回復健康,而不會引起特別疾病出現的藥物。這些順勢藥物比到目前為止所有的逆勢藥物作用更為完全及確定,對於抗勢藥物不確定的成分代表著它們會改變及加重病勢,但卻無法治癒慢性病,且延長急性病的時間,而非醫治它,最後還可能導致危及生命。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