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疾病的順勢療法
順勢藥物在治療疾病的能力
145. 一個真正醫學藝術實行者所要注意的第三件事是對於這些已經在健康人身上證明其產生假象病勢作用的藥物,什麼時候是最適宜來使用這種順勢療法呢。
146. 在這些已經被試驗的藥物中,由藥物所引起的症狀與疾病病徵最為類似的就會是、也應該是最合適以及確定的順勢藥物,這個藥物也可以說是來治療這種疾病的”特別藥物”。
147. 自然疾病從未被視為是在個體內或是外有害的物質,相反的,自然疾病是由一種像靈一般的敵對勢力所引起的,就好像是被感染一樣,這種靈般的生命力藉由本身的能力來掌控整個個體。就像一種邪惡的力量折磨著個體的生命力,強迫個體引起各種不適的症狀,這些就是疾病的病徵。
假如醫師讓一種假象疾病勢力入侵病人來對抗這種敵對勢力,這種敵對勢力的侵擾作用所產生的不適就會消失─這種假象疾病勢力可以改變生命力,與自然疾病在能力上最為相似,卻又持續超越自然疾病的能力。及便於最小的劑量下,生命力因著這種更強、但又相似的假象疾病喪失對於原本致病物質的感受力,因此,疾病就不復存在被消滅了。
如果,就像所說的一樣,選用合適的順勢藥物來做治療的話,急性自然疾病會無聲息的自然消失;假如疾病是才剛出現的不久的,通常幾個小時就會消失;假如是久一點的疾病,就會拖久一點才消失,並且要用多次較高劑量的藥物,或是經過小心的選擇再使用另外一種也是相似的順勢藥物。
健康及復原會在轉眼間接踵而來,生命力能再次得自由,也能讓個體再次重享健康,並重現活力。
148. 宿疾(通常也較複雜)需要較多時間來醫治,特別是那些由逆勢療法所引起的加上原本的自然疾病,這些是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復原的。通常,這些情況是無法醫治的,因為a.因著放血或是瀉藥讓病人的活力及身體內的水分被無情的剝奪,b.長期因著錯誤的假設使用高劑量的有害物質,以及c.建議泡不合適的礦物浴等,這些都是那些使用逆勢療法常用所謂治療的方式。
分辨微恙(小的不舒服)與較嚴重的疾病
149. 假如病人跟醫師抱怨一兩個最近才出現微小的病狀,醫師不應該就將此當成一個完整的疾病,需要緊急的醫療幫助。在飲食或是養生上的小調整通常能
夠讓此微恙消失。
150. 但是假如病人抱怨幾個較嚴重的病痛,觀察的醫師通常也可以發現幾個相關的、卻可能較輕微的病徵,如此還是可以對這個疾病有清楚的全貌。
奇特、罕見、以及怪異的病兆
151. 一個急性疾病如果有較多及較明顯的徵兆,且已經有很多藥物的作用清楚可供選擇時,那麼找到一個較合適的藥方機會就越大。在許多藥物所引起的症狀中,不難找到一個藥物所產生的假象疾病與自然疾病的病徵是非常相似的,這就會是一個適合的治療藥物。
152. 在尋找一種順勢治療藥物時,需要拿自然疾病的病徵與藥物的病徵來比較(如此才可以找到所產生的假象疾病能力與所要醫治的疾病相類似),疾病病徵中越明顯、越例外的、越獨特的、以及奇怪的(特質上)都會被特別備註下來。這些都必須與要找的藥物所產生的病徵非常相似,才會是最適合用來治療的藥物。較普通常見的病徵(比如食慾不佳、頭痛、困乏、睡不好、不舒服等)因為幾乎在每種疾病及藥物都會出現,因此不需要太去注意,除非他們的特色被描述的更詳盡。
153. 假如最合適用來治療的藥物所含有的疾病特徵(比如那些特別的、不尋常的、奇怪的、以及獨特的)與要治療的疾病最為相似,那麼這個藥物就是這種疾病最合適、最獨特的順勢治療法。假如這個疾病並非是宿疾,疾病通常不會有病痛,且在用第一劑時,就會很快消失。
154. 疾病沒有病痛且很快的消失是因為在使用這種最合適的順勢藥物時,只有藥物所產生的徵兆與疾病徵兆在運作,如果藥物產生的徵兆取代了個體疾病所產生的徵兆,這是就生命力的感覺而言,也就是說用取代的方式來消滅疾病所產生的徵兆。當所在的疾病沒有再產生任何病徵時,順勢藥物的病徵(通常很多)也會全然靜止下來。藥物所產生的病徵幾乎在病人的身上不會看到,在數個小時內也會有改善,因為做為順勢藥物的劑量會在數分鐘內完全的被減少,少到一種無法在健康的身體中表達他原有的症狀。也就是說,順勢藥物的病徵只會產生在原本就有相同病徵的個體上,因此讓生病的生命力感受到相似但卻更強的藥物疾病,用此來驅除個體身上的疾病。
順勢藥物的小副作用(小惡化)
155. 同時,特別是當順勢藥物劑量沒有被完全消除時,當藥物被測試於敏感的健康人身上時,至少會在順勢療效裡產生一種小的新的病痛,這是因為要讓藥物所產生的症狀與疾病所產生的症狀完全一模一樣,像兩個三角形有相同的邊與角一般是幾乎不可能的。還好,這種小差異很容易就讓個體自己的生命力所消除了。如此的情形病人自己幾乎不會發現,除非是非常嬌嫩敏感的人。在各樣狀況下,如此重建的過程只要不讓外來藥物對病人有所影響,不論怎樣的方式都達到康復的目的。
156. 幾乎可以確定在所選擇適合及低劑量的順勢藥物期待它能消除急性疾病而不加重它的藥物病徵(也就是說不引起新的或是更劇烈的病痛),常態下卻是在服藥後第一個小時或是數個小時內會產生一些小的副作用(假如劑量太大的話,這些副作用通常會持續幾小時)。這些副作用與病人原本的疾病病徵很相似,事實上,它就是藥物所引起與疾病非常相似的、卻又比疾病本身還嚴重些的一種病徵。
157. 這種小的順勢療法的初期惡化是一種非常好的前兆,表示急性疾病可能會在第一劑時就幾乎完全消除。這樣的惡化並非是不常見,因為藥物所產生的疾病一定要比疾病本身來的較強些,才可以消滅疾病,就如同天然的疾病只有在較強時,才可以取代另一個相似的天然疾病(43-48)。
158. 用低劑量來治療急性疾病時,在第一時間所產生較明顯的徵兆就較小、出現的時間也較短。
159. 因為順勢藥物很難預備對病情沒有改善、無法回轉、及無法消滅病情的低劑量,也因此可以理解為什麼一個合宜的順勢藥物,並非用其最小劑量,也會在服用的初期出現一 些副作用。
160. 當我稱這些在初期幾個小時出現的副作用為順勢惡化(順勢藥物的初期反應,看起來像是原本疾病的惡化),這在急性疾病及新出現的疾病裡更是如此。但是,當用一個長效作用的藥物來治療一個非常非常陳疾的舊病時,便沒有如此的反應會出現。假如順勢藥物用非常低的劑量,也不會有惡化的情形,只有在逐漸提高劑量的情況下才會有所改變。如此慢性疾病的原始徵兆才會在每個治療的最後出現。
用不適當的藥物來治病
161. 因為目前只有一些藥物的真正作用被清楚的知道,於是疾病需要治療的徵兆也只有一部分可以剛好與這些已知藥物的部分徵兆相符合,於是其結果就是,因為沒有更合適的藥物,就必須使用這些不是完全合適的藥物所產生的疾病病勢來對抗疾病。
162. 在這樣的狀況下,就無法預期一個完全、且沒有任何後遺症的治療,因為當使用一個不適當的藥物,一些原本不存在疾病的症狀就會出現,這些就是不適用藥物所伴隨而來的症狀。但是有一點要確認的就是,這些並不會阻礙阻礙藥物原本的藥效,治療的過程仍舊會開始進行,即便是伴隨著一些附加的病痛。適當的使用低劑量的藥物,這些副作用就會較緩和。
163. 少部分的病徵與順勢療法中的藥物相符合時,也就是說藥物所產生的疾病病徵是較不尋常的(獨特的)但是卻與疾病的徵兆相同時並不會影響治療的功效,如此的治療也不會伴隨著病痛而來。
164. 但是假如:
於是醫學藝術的施行者(醫師)在使用順勢療法時,就無法預期更好、或更佔優勢的結果。
165. 但是如此的情形是非常的稀少,因為越來越多藥物的基本作用被知道,假如真的有這種情形出現的話,也會因著施用另外一種相似的藥物而彌補了此一缺點。
166. 在急性疾病的情況下,假如因著施用了一個不適合的順勢藥物而出現了附加病痛時,不用等到第一個藥物在病人身上藥效完全發揮,相反的,醫師應該好好的檢視這新出現的疾病特徵,再與原本的病徵相連結,以紀錄為一個新的疾病病貌。
167. 如此,醫師可以藉由這個紀錄在已知的藥物中選擇與新的疾病病貌相呼應的藥物,使用一顆這樣的(第二)藥物,及便無法完全的治癒疾病,也可以達到接近治癒的結果。如此當一個人持續(假如這個藥物仍舊無法讓病人恢復健康)不斷檢視疾病病徵,以及選擇最適合的順勢藥物,直到讓這個病人重新恢復健康為止。
168. 假如,在第一次檢視疾病及所開的藥物中,沒有一種藥物所產生的疾病徵兆可以完全掩蓋過疾病的病徵(或者是因為所知藥物的有限),而需要兩種藥物來適用此一狀況,一種藥物適用於疾病的某些症狀,而另一種藥物適用於另一些症狀。但是卻不建議在未詳細檢驗狀況時便使用這兩種藥物,因為當一種藥物在某種狀況下時是次好的,或許在改變的狀況中,就不適用在同種疾病的其他病徵中。因此在這種景況下,找一個更好的順勢藥物以便取代原本次好的藥來適應新的症狀是必要的。
169. 在任何一種狀況裡,當疾病有所改變,即便症狀仍舊存在也必須再次被確認(即使原本的藥似乎是那次好的順勢藥物),新的順勢藥物要因著新的狀況來做適當的選擇。假如原本所選的藥仍舊可以適合新的疾病情況(但機會較少),我們就可以確信這個藥物就是適宜的藥物。
170. 在慢性疾病中並非性方面疾病相關的病症通常需要連續施用幾種藥才會見效,每種順勢藥物的選擇都是根據一種藥物作用完成後所還呈現的病徵來做的決定。
病徵過少時的治療方式
171. 要治療一個疾病時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它的病徵過少(在這種情況下,醫師所開的第一次處方可能是不適用的),我們需要特別來注意這樣的情況。
172. 只呈現少數病徵的疾病被稱為one-sided(片面的疾病),因為他們只出現一到兩個主要病徵,而其他的病徵都不明顯。因為這樣的情形,這些疾病多半是屬於慢性疾病,也較難被治癒。
173. 主要的病徵可能是:
174. 屬於片面疾病只有呈現內在主要病徵的疾病,通常都並非是真的片面的而已;相反的,因為觀察者的不仔細,沒有完整的紀錄下所有疾病病徵來詳細描述疾病型態的全貌。
175. 但是,也有極少數的疾病,在經過詳細的觀察後,除了幾個很明顯的病徵外,並找不出其他的病徵來(這些是真正的片面疾病)。
176. 真正的片面疾病是非常罕見的。要真正來判斷這些疾病,首先,根據這些病徵做最好的判斷,選出一個適當的順勢藥物。
177. 毫無疑問的有時這個根據仔細觀察、順勢法則所選出的藥物,會剛好與疾病所產生的病徵相似,用以來醫治此病,特別是當這些疾病的少數主要病徵十分顯著、明確、又很罕見時,也就是說,當他們特別明顯時。
178. 但是更常發生的是,所選的藥物只能部分的來醫治此病,也就是說,因為沒有很多的病徵來輔佐選擇最適當的藥物,所以這個藥物可能不完全適合此病。
179.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這片面疾病所選擇的藥物只是不完美的順勢藥物,只是部分與疾病相似而已,其結果就是在使用後會引起一些病徵出來,一如在之前所提到的情形一樣(162),這個藥物會將自己的病徵與其他的混合在一起,而這些病徵其實就是疾病自己的病徵,只是有些可能不被感覺到或是還未出現而已。病人之前沒有感受到的病徵會出現,或是病人之前只稍微感受到的病徵會以較嚴重的方式出現。
180. 疾病後來才出現的病徵並非完全因為所使用的藥物而引起的,這些病痛的確是因為藥物而引出來的,但是卻也是這個疾病在這個個體中可以引發出來的病徵。這個本身可以引起相似病徵的藥物,其作用只是讓這些病徵出現而已。總言之,我們必須要接受整個複雜病症的全貌,才可以因此來掌控它。
181. 有時因為所呈現的病徵過於少,因此選擇了不適當的藥物,然而它卻讓疾病的全貌得以出現,也因為如此,讓醫師可以選擇第二種更適用的順勢藥物。
182. 因此,當第一種藥物沒有發揮任何有益的功效時,就必須要再收集疾病相關新的訊息,疾病狀況必須被重新紀錄,而所選擇的第二種順勢藥物也必須是符合現在疾病的狀況。第二種藥物必須是更合適的藥物,因為對於疾病的病徵了解更多、也更完整。
除非新出現的病徵在程度上是很嚴重的、需要立即的醫治,要不我們就應等到第一種藥物沒有任何功效或助益後才採許下一步。但是,這在慢性長期的疾病裡都幾乎並非如此,因為順勢藥物所給的量都屬於低劑量。
183. 因此原則就如下:在每種藥物的作用完成後 ─ 當這種藥物對病情沒有幫助時─ 還存留的病情就被看為是新的病徵,根據此病徵再去找出最適合的順勢藥物,如此反覆,直到痊癒為止。
局部的病痛 ─ 片面的疾病而有外顯主要的症狀
184. 在片面的疾病中,局部病痛佔了很重要的地位。這個名詞代表著片面的疾病但是其改變或是病痛卻是在身體外顯的部分。我們一向被如此教導著,身體外表生病了和身體其他部分是無關的(身體其他部分並沒有參與)。這是個非常荒謬可笑的理論,但卻也為醫藥治療帶來毀滅性的破壞。
185. 這種從外在傷害(例如受傷)所引起的局部疼痛,似乎是為什麼最先有如此稱呼的由來,但是,唯有在傷害的情形是可以被忽視,也就是沒有任何特別意義之下,這是因為不論是從什麼而來侵入身體的疾病,讓整個身體受到侵擾,比如發燒等。外科專注於這樣的事上,於受侵擾的部位施以機械的幫忙,除去外來的障礙物以達到治療的結果。舉例來說,用機械的方式來恢復脫臼部位、縫合或繃帶傷口、抑制血管出血或是止血、將侵入身體的外來物移除、開刀將身體內不好的物質、積水取出、或是骨折部分接起來等。
然而,當這些所做的事能夠藉機械的方式將外來障礙移除達到治療效果,但是其實治療本身卻只可以靠生命力本身來達到。當這個活的個體要求(它也總是)生命的精力(dynamic)來幫助此一傷害以達到醫治的果效(比如:當嚴重挫傷、肌肉、筋骨或是血管裂傷而引起的發高燒因服用藥物,或是外在的燒痛或腐壞的部分疼痛因順勢治療而被治癒),這時就是精力醫師和他的順勢療法的幫助了。
186. 有一些外在的改變與疾病並非是因為外在傷害所引起的,或是它們只跟很小的外在傷害有關,它們的出現很不一樣,它們是從內在受苦而來的。將它們視為局部的疾病或是用從古至今都在使用的局部治療或相似的方式(手術等)來治療是很荒謬的,結果也是不好的。
187. 這些疾病被視為只是局部的,因此被稱為局部的疾病。它們被視為只會在這些部位發生的疾病,而個體對此疾病沒有任何關係;也就是說,它們只是這個單獨、看的到部位的傷害,而其他的部位及整個個體完全與之無關。
188. 我們都能明瞭外在疾病的出現需要內在的原由,在一個地方生存、或是變得惡化,與生物個體本身無法合作(結果就是生病)。如果沒有整個狀況的同心協力、沒有整個個體的參與、也就是說,沒有管理整個個體感官的生命力的參與,外在的疾病並無法出現。如此出現的外在疾病也不會允許自己本身被想成與整個不協調的生命無關,因為個體所有的部分是那麼緊密的黏結在一起,也是在感覺及功能上那麼的不可分離。因此,除非先前有或是有同時存在的不舒服狀態,是不會有唇破或是手指炎的情形發生的。
189. 對於因為身體外在部位所引起的疾病(外在必須是很少或幾乎沒有傷害)的真正治療必須是針對身體的全部,用內用藥物來驅除及治療病痛,唯有如此的治療才是合宜的、確實的、有幫助的、及全然的治療。
190. 這樣的方式在處理所謂局部疾病的經驗中被明確的證實,就是對於每一個有效的內用藥物在服用之後,會對病人的狀況產生很大的改變,特別是外在受痛苦的部分。假如一個人選擇了一種對於整個狀況最適合的順勢藥物,即便在沒有外在方式的幫忙,這個藥物也會產生最有利的改變,讓整個身體趨於復原,同時外在的疾病病徵也會消失。
191. 在疾病的情況下發生的改變會與局部的疼痛及所有可見的病痛、病徵合在一起(包括那些以前就已經出現的症狀,但是還沒有用藥的)。這時在找藥物前就可以描繪出疾病的全貌,並藉著這樣的知識來找到最合適的順勢藥物。
192. 如此找出來的藥物,只需要內服,身體內的病症就會與局部的病痛一同被醫治(假如疾病是最近才出現的,通常在服用第一劑後便有結果)。疾病的病狀與局部的疼痛在同一時刻被醫治,證實局部的疼痛與身體其他部位的疾病是一體的,必須被視為是全部的一個不可分離的部分,也是整個疾病最大及最顯著的症狀之一。
193. 對於局部病徵處(不論是急性出現的、急性局部疼痛或是局部陳年宿疾)用外用藥物是沒有用的,即便這個藥物是順勢特效藥或是內服會有效的藥物,外部的塗抹是對病情不會有幫助的。
對於並非由外在傷害所引起的急性局部病痛(比如,局部發炎、丹毒等),而是因為內在引起的病痛,會因為使用已證實有效的內服藥物而改善情況,而這個藥就是對於現在狀況不論是外在或是內在最合適的順勢藥物。這個疾病也會因為這樣的治療而逐漸好轉,假如疾病沒有完全好轉到痊癒,也就是說還有部分病情仍舊存在,生命力無法將個體完全回復到常態(即便病人有遵照好的規範來治療), 那麼這樣的疾病就是突發的疾病但卻會隱藏在身體內,並且有可能發展成慢性疾病,如此的情況並不罕見。
194. 對於如此並非不常見的狀況要達到一種完全的醫治,一種適當的治療法(一如我的書“慢性疾病”中所教導的)在急性症狀出現到一種可以承受的地步時就要施用。這種治療方式是要施用來對抗:
在慢性局部疾病並非明顯性病相關的,如此的內在治療是必須的。
195. 或許在治療這種疾病時,如果同時使用內服與外用的藥物會加速其治療,因為這些藥物是已經被證實對這種症狀的順勢藥物,因此使用此一藥物應該會帶來更快速的改變。
196. 但是,如此對於局部病徵的治療(如癬類、或是淋病類)卻是該指摘的,因為對於一個常態性局部的疾病,塗抹性的藥物及併用內用藥會造成以下的缺點:局部的病徵(主要的徵兆)通常會在內部疾病治癒前消失,我們會因外貌的痊癒而被欺騙。或是因為這個局部疾病的突然消失讓整個情況不容易(或無法)來做正確的判斷,是否整個疾病已經因為所用的藥物而得以痊癒了。
197. 有治療效果的外塗藥物並不建議內服於同樣疾病上,假如慢性疾病的局部病徵在某一方面有被治療,但是要全面性來醫治此一疾病的內在方面並重建健康卻不一定能做到。在疾病的主要病徵消失後,剩下的就是較不明顯、持久性較短的病徵,這些通常並非特別或明顯地能夠將疾病全貌完全的顯明出來。
198. 假如局部症狀已經藉由外在治療或是手術而被移除(因為或許還沒有找到適當的藥物),那麼這樣的狀況就變得更嚴重。這是因為所殘留的症狀只剩下不明顯且不持續出現的,外在主要的症狀(原本是對於在整個疾病完全痊癒前,選擇合適的內在用藥的最佳指引)已經消失,無從觀察。
199. 假如在治療時期,局部症狀仍舊存在,就可以找到對於整個疾病的順勢藥物。假如藥物已經找到且已經服用,仍舊存在的局部病徵就可以顯示疾病仍舊尚未完全治癒;但是假如局部病徵在沒有施用外用藥物下已經痊癒,這就可以證明疾病已經連根拔起,且復原的情形可以達到所預期的效果。因此局部病徵在疾病的完全痊癒上提供了一個不可計量及不可或缺的優點。
200. 當身體的生命力被慢性疾病所纏累而無法勝過時,它便會﹝本能的﹞決定在體外形成一個局部疾病,並將這個疾病維持在體外,期望這個威脅到病人及其重要器官疾病的病徵能夠被平息。生命力如此做的方式是希望將內在疾病轉變成為局部的疾病,如此的方式,局部疾病的存在降低內在疾病到靜止的程度,但是卻無法治癒或是最終縮短其病程。在此的同時,局部的疾病不過就只是整個疾病的一部分而已,但是卻是個被生命力所強調的一部分,將病情轉移到一個身體較不受影響的部位(外在),以其來平息內在所受的痛苦。
當局部疾病的存在平息內在的疾病好一陣子後,生命力在平息或是治療疾病上就算小贏一些;但是相反的,當內在痛苦逐漸加深時,自然的局部病徵就會加大及惡化,以期這個局部疾病能足夠成為內在疾病的代表及平息它。舉例來說:
內在疾病也會隨著時間而成長。
201. 假如局部及病因外在方式(一位醫師用在學校所學的來醫治這個疾病)而獲得表面的平息,自然的力量會喚起內在的病痛及原本就存在的病兆出現;也就是說,自然因著疾病的惡化來喚醒它(疾病)。在這些情形中,人們常會用不正確的口吻說,因著外在的方式幫助,局部疾病已經被趕回身體裡面去或是到神經系統上。
202. 要來清除身體表面上的局部病徵所用的每一種外在處理,並無法治療內在的疾病(比如:清除皮膚上癢的因素、腐蝕下疳(鼠膝部),以及用砍、綁的、及燒的方式來平息疣),這些是自古以來外在的,破壞性的處理方式(也是常見的方式),已經變成為許多可知及不可知、為人們所唉嘆的慢性疾病的主要來源。這樣的醫學實行方式是最為人詬病的,即便是醫學的團體也有人認為不妥,但是這卻又是最普遍的知識及在醫學院中被教導的唯一一種方式。
梅毒、鬚瘡、疥癬
203. 假如我們沒有數算
就剩下慢性疾病中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從三個慢性因子中發展出來的:內在梅毒、內在鬚瘡、以及特別(絕大部分)是內在疥癬。這些因子原本就在個體中,由於沒有出現主要的、有代表性的局部病徵(芥癬癢的徵兆、梅毒所造成鼠膝部的淋巴腺腫、及鬚瘡的疣狀物)來預防此疾病的發生,因此又滲透到個體內的各個部位。
假如用外在的方式剝奪了這些疾病的局部症狀(紓解痛苦),那麼遲早這些疾病所原本命定出現的特徵會變的劇烈且突然爆發,因而引起更多無法命名的疾病及許多折磨人類好幾世紀的慢性病。假如醫師們可以聰明的選擇使用內在順勢藥物來完全治療這些三種疾病,在個體內就將之消除,而不需要求助於外在徵狀來用藥,這些疾病也就不會那麼頻繁的出現。
204. 順勢療法的醫生永遠不會用局部病徵去治療慢性病的主要病徵,它也不會用局部病徵來治療因為疾病更進一步發展出來的次要疾病。當主要及次要的病徵出現時,他治療最根基的病因,如此,不論是主要、次要或是最基本的病因都會自己消失(除了一些根深蒂固的鬚瘡案例外)。
不幸的是,順勢療法的醫師最常碰到的就是病人的主要病徵已經被舊的醫學學校所教出來的醫師治療過了,所以,順勢醫師所要面對的多半是次要徵狀(比如說:從內在疾病爆發或是發展出來的疾病);最常見的就是他必須處理因為內在疥癬所引起的慢性疾病(我要介紹一本書叫”慢性疾病”給大家,在這本書內我極力要呈現對於疾病的內在醫治,任何一位醫師都可以在經過多年的思考、觀察及試驗後再決定要不要使用它)。
如何治療慢性疾病
205. 要開始治療一個慢性疾病,必須要詳細小心的詢問,用來判斷病人是否有性交的疾病,梅毒或是淋病。
206. 一但收集到以上的這些訊息,醫師必須要問清楚這個病人的慢性病接受了哪些的逆勢治療(服用了哪些具破壞性的藥物、最常服用哪些藥,以及有用哪些礦物浴、結果如何等)以期來了解病人身體的原本狀態、受破壞後的狀態及如何來改善已經被破壞的部分(假如可能的話),或是至少避免再濫用藥物。
207. 為了要知道什麼是會加重病人的疾病、病人對治療有沒有反應,醫師應將以下病人的資料納入考量:
同樣的,病人的想法及情緒也必須要考慮是否會影響治療,也可以用來決定是不是需要心理輔導 、幫助、及改變。
208. 只有當這些一連串的面談都做完了,醫師可以勾勒出病人疾病的全貌(根據以上的指示)來找出最有攻擊性及代表力的病徵出來。
根據這些症狀,醫師可以開始來選擇會產生與疾病最相似病徵出來的藥物用於治療上。
精神及情感的層面:所有疾病的主要因素
209. 幾乎我所命名為單面(one-sided)的所有疾病都隸屬於疥癬類,這些疾病因為只有單一病徵(其他的病徵都消失,只有一個單一、較大、較明顯的徵兆存在)似乎更困難來醫治。這些所謂精神及情感的疾病就屬於這一類。他們與其他的疾病並沒有很清楚的分別自成一家,因為在所有稱為身體上的疾病在精神及情感方面也總是有被改變到。在所有需要醫治的疾病裡,假如想知道疾病的真實面貌來讓順勢藥物能成功的醫治此病的話,病人的情感層面應該要被紀錄下來當成為最重要的徵狀之一。
210. 情感層次的顯著重要性在於當要選擇一個順勢藥物時,病人的情感狀態通可以幫助做決定。這是在做決定時於所有疾病病徵中一個特別的徵兆,且最容易被醫師觀察到的。
211. 醫病能力的創始者也有將所有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受改變的精神及情感層面納入考量,在世界上所有有效的藥物都可以在健康人身上看到非常明顯的精神及情感的改變,也證實每種藥物的作用皆不一樣。
212. 因為這樣的原因,根據自然法則一個疾病無法被治癒,也就是說疾病無法被順勢治療好,除非:
213. 因次,我在這裡所教導有關於精神及情感方面疾病的醫治可以被濃縮成幾句話,既然這些疾病可以像其他疾病一樣來被醫治(沒有不一樣處),也就是說,藉由藥物所產生的疾病與需要醫治的疾病相類似來做醫治(藥物的作用是經由健康測試者證明會引起哪些的症狀)。
慢性單面的精神及情感疾病
214. 幾乎所有被稱為精神及情感方面的疾病都只是身體上疾病的一種,只是精神及情感上的不協調症狀特別明顯,而其他身體方面的症狀消失掉而已而引出單面的病徵,直到最後疾病自己轉變(幾乎像一個局部疾病)到肉眼看不見的精神或是情感的器官。
215. 這種情形並不罕見,當所謂身體的疾病變為威脅到生命時─肺的化膿、重要器官的毀壞、或是其他急性疾病(比如在生小孩時)─退化,情感症狀急速的高升近乎瘋狂,一種像是憂鬱症或是發狂,也因此讓身體的危險病徵消失。同時,身體的病徵已經改善到幾乎健康的程度,或是他們微弱的存在除非是十分仔細觀察的醫師才可以發現到。在這樣的景況下,疾病退化成為單面局部疾病,情感不協調的徵兆也會便成為主要的徵兆,代表其他的身體徵兆,也會緩和疾病的強度。總言之,身體較粗糙的器官疾病會轉變到有靈性、精神、及情感的器官上,而這些器官是即便用手術刀也沒人可以達到,他們是到達不了的。
216. 1. 在這些疾病裡,對於徵兆的複雜度必須要小心的觀察,要觀察身體上的病徵以及最重要的是要完全的了解疾病的主要病徵(特性),也就是特別要注意精神及情感分面的狀況。
2.如此做才可以在所有已知的藥效中找出合適的順勢藥物,用來消滅此一疾病。此一藥物就其症狀而言,不僅會在身體上產生相似的病徵,且在精神及情感層面也會產生極為相似的症狀。
218. 3. 對於這些病徵的第一個描述應該要包括之前所謂身體上疾病的詳實敘述,之後才是這個疾病退化顯出來的單面精神症狀,也就是說,在它變成精神或情感疾病前的症狀,這些在與病人面談後會逐漸一一浮現出來。
219. 將之前出現的身體疾病病徵與現在仍舊存在較不明顯的症狀相比較就可以成為這些身體疾病症狀存在的一種證據。即便到現在,假如有明顯的區隔以及精神分面的疾病有短暫的減緩,這些身體方面的症狀仍舊會出現。
220. 將病人的精神及情感方面的症狀(由病人的親人及醫師做確實的觀察)加上身體上的疾病狀況,就可以得到一個疾病的完整全貌。如果要找尋一個可以醫治此病的順勢藥物,這個藥物必須從可以引起相似病徵,特別是可以引起相似精神方面狀況的藥物中來選擇。
急性的疥癬
221. 病人精神的錯亂或是突發短暫的瘋狂可能與驚嚇、煩惱、飲酒等有關,但是它也幾乎無可避免從內在的問題所產生出來的,也就是說,像火一樣從裡面燒出來。如此的情形無法一下就被藥物治療好,而是要首先用已知有效的藥物,使用有最大潛能的順勢藥物,以達到讓此急性病症回復到先前幾乎是潛伏期的狀態,讓病人身體回復健康。
222. 然而,當一個病人因為用藥而從一個急性的精神或是情感疾病復原後,不應被視為完全的醫治。相反的,一旦在此急性病症過後,此病人應盡速再被給予抗疥癬(或是抗梅毒)的藥物,避免導致病人出現慢性病的可能;一如疥癬,現在可能在潛伏期,但是未來也有可能再次爆發。所以假如後續的治療做的好,病人願意照著所開的飲食方針去做,就不用擔心未來可能發生的事。
223. 但是假如抗疥癬(或是抗梅毒)的後續處方沒有給,我們就幾乎可以預期從一個更些微的狀況下(與第一次的相比)會有一個新的、更頑強、更大的症狀出現。在這個新的攻擊下,此病症會發展成為一個定時出現的或是常態性的精神錯亂,那時就會變的更難以用藥物治療。
分辨不同的精神及情感疾病
224. 假如一個精神疾病還沒有被完全的了解,還有疑問的地方,比如這個病是從身體的病痛掙扎而來的,還是從錯誤的教育、壞習慣、自我墮落、不理會聖靈、迷信、還是無知等,以下有一些方式可以用來參考:
1. 假如它是從後者(錯誤的教育、壞習慣等)來的,那麼這個疾病會因為理解、好心的勸誡、安慰或是用誠懇及理性的告誡而消失或是因而改善。
2. 假如這個精神或是情感疾病是因為身體的疾病而引起的,會因為上面所提的治療而快速的惡化。有憂鬱症的患者會因此而更沮喪、更哀愁、更不接受安慰、及退縮。假如有人的發狂是原先有惡性病的,他就會變的更痛苦,言語也會變的更無意義。
情感疾病:靈的紡織及支持
225. 相較之下,有一些情感疾病不只是簡單的從身體疾病而來的,在這些情況下,情感疾病會反向的發展。剛開始時,只是一點點的體弱,但是後來因為情感疾病所外現的持續憂慮、羞愧、惱怒、濫用、持續處於極大驚嚇或害怕中,雖然剛開始只有一些虛弱,但是到後來情感疾病通常會十分耗損身體健康。
226. 只有情感的疾病,經由靈的紡織及支持,可以藉由精神治療的方式(用信賴、友善的鼓勵、和病人解釋、或是裝飾過的謊言)快速的轉變為精神層面的一部分。再過著適當的生活方式,這些疾病會看起來像是轉換成為身體的一部分。但是,只有在情感疾病是新的以及此疾病還尚未混亂整個身體情況下才會發生。
227. 這些狀況是根據一個癬的情形而推斷出來的,但是,也還尚未完全顯明出來。要確保不再故態萌發為一個相似的精神疾病(這是很容易發生的),在復原中的病患必須持續開要給抗疥癬(或是抗梅毒)的藥。
對於病人的態度
228.由身體疾病所引起的精神或是情感的疾病,再細心照料生活習慣後,只可以經由對抗內在疾病的順勢藥物所治癒。很重要的是醫師及病人的親屬要知道何為對病人身體有所助益的方式。與精神瘋狂對峙,他們必須要有冷靜無懼的心及冷血(不帶感情)的堅定意志;對於悲慟哀傷,在他們的面容及行動中要有沉靜的悔意;對無意義喃喃自語者,他們必須要沉靜但又並非完全不引人注意;對於有令人討厭或是殘暴行動或言語的人要用完全的忽視來對待;他們必須要不再去試探病人來自我保護以致不受傷害,如此的安排讓身體的責罰及虐待不再出現。這在使用順勢藥物的情況下較容易有效(這時強迫變成為要讓他們服藥的一種藉口),因為小劑量的藥物較不容易被懷疑或發現,因此可以在病人不知道的情況下放在他的飲料中,所以強迫就變成不必要的了。
229. 另一方面,以下的行為就完全的不適當了:矛盾、積極的達成協定、嚴厲斥責、謾罵、以及懦弱的承諾。這些對於病人的精神及靈命而言都是同樣重要的治療。除此之外,這些病人如果被責罵、欺瞞及騙術所攪擾,他們的疾病就會加重。醫師及照顧者要讓病人知道他們可以互信。
相反的,要盡可能將所有外在對於感官或是情感的障礙移除。對於靈命被霧所遮蔽並非有趣的、以及對於生病身體的束縛是沒有安慰的話語、書籍或是東西可以用來對付憤怒的靈。除了醫治以外,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更新這一切。當身體狀況又再次被反轉過來而得到改善時,這時靈命又再次得到安靜及安慰。
順勢療法的成功
230. 在精神及情感的疾病中(有非常多種類),假如有一種所選的藥物是剛好完全符合所劃出來的疾病全貌,通常此一藥物的最小劑量就足以產生最大的改善效果,而且效果通常很快。這在請病人使用數量多、頻率高及劑量大的不適用藥物(抗勢藥物)是無法達到此一效果的。要選擇一個最適合的順勢藥物是很容易達成的(假如有足夠的藥物有已知的作用功能可以提供選擇的話),因為這種病人的精神或是情感狀況,就是他們的主要病徵,十分容易區別。我可以從自己的經驗來說,順勢醫療藝術必其他治療方式要成功或是好的優點就是在治療這些由身體病痛所引起的精神或是情感疾病或是和身體疾病一起出現的這些疾病上的療效。